电影热辣披萨剧情介绍:
(傅学卿)
茶
在我国,茶作为一种普遍饮料,比起酒来要晚得多。
先秦古籍,没有“茶”字,只有“荼”(tú)字。“荼”是一种苦菜,也当“茶”字用。《尔雅·释木》篇说:“槚(jiǎ),苦荼”。“槚”指的就是茶。有的古书讲,西汉以前,就已有《尔雅》这部书;还有的古书讲,孔子在世,也见过《尔雅》。根据这些线索推测,可知我国人民对于茶的认识,为时甚早。
认真讲,有关饮茶的可靠记载,当在西汉时。司马相如的《凡将篇》中有“荈(chuǎn)诧”二字,“荈诧”就是茶。王褒的《僮约》中提到了“武都(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)买(当作卖)茶”的事,而武都就是当时中国最早的茶市场之一。
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中有个故事:吴国皇帝孙皓每宴臣下,要强迫人喝酒,不管能喝不能喝,都以七升为限。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,过此不能多饮;他每次参加宴会,孙皓特别宽免他,密赐给他茶,允许他以茶代酒。茶既然能作为酒的代替品,说明三国时饮茶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。
魏晋南北朝时,一些皇亲贵族、地主官僚、士大夫知识分子和高级僧侣等,都嗜好饮茶,有的甚至嗜之成癖。东晋权臣桓温,招待宾客,不多备酒菜,主要用茶果。与桓温同时的谢安,往访吴兴太守陆纳,主人不预备酒食,只设置茶果款客。南朝和尚昙济道人,在八公山煮茶敬奉新安王子鸾和豫章王子尚;子尚饮后赞不绝口,认为味美无比,有如甘露。随着饮茶风气的盛行,这时期,反映茶的有关文学作品,也应时而兴。晋杜育写的《荈赋》和南朝文学家鲍照妹令晖写的《香茗赋》,就是咏茶的佳作。